禮的本是「仁」
禮的用是「讓」
禮的體是「敬」
盡己之性:覺行圓滿,天生人之善性。
盡人之性:體天行化,人成人之善性。
盡物之性:裁成輔相,輔成萬物之宜。
孟子曰:「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國。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大。」
行利霸道,以力假仁者霸。→ 人情之所欲,凡夫俗子。
行義王道,以德行仁者王。→ 天理之所宜,聖賢。
子曰:「事父母,幾諫;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;勞而不怨。」
《弟子規》:「諫不入,悅復諫,號泣隨,撻無怨。」
孟子:「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」
盡心知性知天,存心養性事天,首先與父母兄弟姊妹相處的好。
罪→ 惡 → 過 → 改 → 善 → 至善。
無心失之曰「過」(無動機)
有心失之曰「惡」(有動機)
子曰:「以約失之者,鮮矣!」
約之以禮
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
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傲不可長,欲不可縱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。」
《莊子.山木》:「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如若醴。」
凶終隙末:人與人之間是有嫌隙的,人際關係最終的結果是凶,人際關係嚴重破壞,認為彼此都是小人。
少說一句話,多念三聲佛。
講話要非常謹慎,遇到每個人都能講話恰當就能助人,若不恰當就會造成心結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