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生活怎麼度過?這也是一個智慧的表現。
老年人怎麼度過他的晚年?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!尤其如果都是在生病還要子女來服侍,就牽涉到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也可以說應該要早一點來準備自己的晚年生活。
真正吃過了也覺得沒那麼好吃,真正去玩了也覺得沒那麼好玩,經歷了看起來刺激,實際上大家都知道「死要面子活受罪」,所以我們要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?不要在病床上度過,也不要每天嘮嘮叨叨讓子孫討厭,這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準備,因為要度過晚年要有一個學習的基礎,如果沒有學習的基礎是沒辦法的。
不能夠學習的人、失去學習能力的人,真的是滿可憐的,因為生命裡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「學習」,學習有什麼好處呢?就是平安!
「學習」與「平安」是生命裡很重要的事,而平安怎麼來的?因為我們願意學習,所以才會看到自己人生的不均衡,因為人生的不平安都是出現在不均衡的地方,特別多的地方就反應了某個地方特別少,特別少的地方常常就是我們的傷口,因此特別多與特別少是有關係的。
我們的生命裡如果有學習就會觀察到,觀察到了我們就會均衡,均衡之後就會得到平安,這都是牽涉到我們要懂得學習。
很多人覺得人生就是要,第一、享樂、享受。第二、賺錢。第三、東看西看都看外面,他對自己沒有興趣,也可以說他對他自己本身心裡的結、身體的狀況,他一點都沒興趣,他成天都是往外面奔放的,這樣子到老了之後都會發生問題,所以我們就知道人一定要有身心靈的部分。
「宗教」、「聖賢」、「身心靈」,這是同樣一件事情,都是在講生命裡真正的歸宿。
某個程度上,人生就是該吃的也吃了,該玩的也玩了,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我們人生的意義在哪裡?價值在哪裡?就在聖賢身上,就在宗教身上,就在生命的本質裡頭,就在生命的晚年,也就是生命一定要穿越的生死問題,這些問題都是在晚年的時候來考驗我們,如果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花精神、花力氣好好在這方面學習,不是說晚年生活就能自然接受宗教、自然就有精神生活,就能看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能夠一個人穿越生死之路都非常難,因為最難的是自己看到自己的心。
死亡逼迫我們要看自己,但我們根本不想看自己。
我們現在的社會物質與科技,以及各種聲色犬馬、刺激感官之物都已經發展到極端了,這時候我們真的要學習怎麼去看自己的心,這就是所謂的「觀照」,這是需要學習的,如果不早點學習,事實上是沒有辦法好好的度過我們的晚年與穿越死亡問題。
宗教團體有它的功能,它提供智慧幫助我們穿越生死,能夠讓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內心最高的意義與價值,它也提供一個環境讓我們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大家一起對社會做正面的事情,也可以說要碰到一個團體能夠大家志同道合去做正面的事,裡頭又有智慧能夠穿越我們心裡空虛寂寞的部分,這是人很大的福氣。
人最大的福氣是可以找到一個公益團體,可以在裡頭看我們能付出多少,而不是看我們能得到多少,這是人最大的一個福氣。
人生有七個層次的成長,其中第三個「社會動力」是指一個人要有「一技之長」,之後有二技之長、三技之長、四技之長,要終身學習;接著人要有「誠信」,如果人沒有誠信就會發生問題;最後要有「團隊」,我們做任何事都需要團隊,我們開公司賺錢要團隊,這是私利的團隊,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如果能找到一個為公益的團隊,那個公益團體我們很喜歡、很欣賞,在裡頭能夠讓我們付出,則我們更有福氣。
廣播連結